2025年4月9日下午,实验剧场座无虚席,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影像研究及传播中心AI应用实验室主任、湖南省信息通信行业卓越工程师张人杰教授做客湖艺大讲堂,带来了一场主题为“AI+教育赋能与DeepSeek应用实践”的专题讲座,围绕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、技术逻辑、教学赋能路径以及国产大模型DeepSeek的最新应用进行了系统性解读与生动展示,学校党委书记李越胜、副校长刘家海、副校长黄新平、纪委书记屈智芳、各职能部门二级学院领导、师生代表共同聆听了此次讲座,反响热烈。
讲座伊始,张人杰教授以“AI+教育”为核心线索,从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讲起,系统梳理了AI在图像识别、自然语言处理、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维度的跃迁,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(AIGC)正成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引擎。他强调,AI不是简单的工具革新,而是一场关于教育认知方式和教学范式的根本性重构。在多模态融合、持续学习能力不断增强的今天,AI不仅能承担重复性教学任务,更能实现实时诊断、个性推送、精准干预,真正让“因材施教”落地生根。随后张教授详细介绍了国产大模型DeepSeek的能力优势和教育适配性。他指出DeepSeek具备高效的语言理解与生成能力,能够在中文语境下更好地服务教学场景。例如,在教学设计方面,DeepSeek可辅助教师快速生成教案、教学目标与活动建议;在课堂实施层面,它能即时分析学生提问、生成针对性答疑反馈;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,模型还能参与生成多样化的学习材料与测评题库,大幅提升教师备课效率与教学资源的个性化水平。张教授特别提出,教育场景中的AI应用,必须兼顾技术逻辑与教育伦理。当前部分AI辅助教学系统存在数据偏差、算法黑箱等隐忧,若缺乏审慎介入与制度保障,可能对学生评价、公平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带来潜在影响。他呼吁教育工作者以开放包容又审慎理性的态度迎接AI,以人文精神引导技术向善,用教育智慧驾驭算法力量。
(讲座现场)
本次讲座不仅是一次科技与教育融合的深度对话,也是一场关于未来学习生态的思维启发。图书馆副馆长雷松丽表示,未来将继续依托图书馆的信息技术优势与学术资源平台,举办更多形式多样、内容高质的讲座与实践活动,助力师生走进AI、理解AI、善用AI,为推进智慧教育体系建设贡献力量。
(合影留念)